100%

全晉文卷八十三

烏程嚴可均校輯

謝衡

衡。陳國陽夏人。泰康初國子博士。惠帝時進祭酒。有集二卷。

王昌前母服議

毖身不幸。去父母。遠妻子。妻于其家執義守節。奉宗祀養舅姑育稚子。後得歸還。則固為己妻。父既為妻子豈不為母。昌宜追服三年。(通典八十九。 案。王毖子昌事詳前竟陵王楙文。)

雖有二妻。蓋有故而然。不為害于道義。宜更相為服。(晉書禮志中。)

蘇宙事議

大夫去國。其妻長子為舊君服。傳曰。妻言與人同長子言未去也。言去則無服矣。是違諸侯之天子不反服。違天子之諸侯亦不反服。以在外也。今之官長。皆自外來。假借一時。共相君臨。云則在外。體遠事絕。恩輕義疏。至于死亡。隔限遠路或有難故。不得時往。奔赴之義。無所施也。(通典九十九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衡 一

為皇太孫服齊衰 議

諸侯之太子。誓與未誓。尊卑體殊。喪服亡為嫡子長殤。謂未誓也。三誓則不殤也。(宋書禮志二。)

謝尚

尚字仁祖。衡孫。司徒王導辟為掾襲父鯤爵咸亭侯。轉西曹屬。遷會稽王友。補給事黃門侍郎。出為建武將軍歷陽太守。轉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江夏相。建元中遷南中郎將。督豫州四郡。領江州刺史。轉西中郎將。督揚州六郡豫州刺史。假節鎮歷陽。進安西將軍。兵敗。降號建威將軍。徵授給事中。戍石頭。永和中拜尚書僕射。出為前將軍、都督江西淮南諸軍事、豫州刺史。鎮歷陽、入朝署僕射事。進鎮西將軍。鎮壽陽。升平初徵拜衛將軍。未至卒。謚曰簡。有集十卷。

談賦

斐斐亹亹。若有若無。理玄旨邈。辭簡心虛。(書鈔九十八。)

遭亂父母乖離議

典禮之興。皆因循情理。開通弘勝。如運有屯夷。要當斷之以大義。夫無後之罪。三千所不過。今婚姻將以繼百世。崇宗緒。此固不可塞也。然至于天屬生離之哀。父子乖絕之痛。痛之深者。莫深于茲。夫以一體之小患。猶或忘思慮。損聽察。況于抱傷心之巨痛。懷忉怛之至戚。方寸既亂。豈能綜理時務哉。有心之人。決不冒榮茍進。冒榮茍之進之儔。必非所求之旨徒開偷薄之門。而長流獘之路。或有執志丘園。守心不革者。猶當崇其操業。以弘風尚。而況含艱履戚之人。勉之以榮貴邪。(晉書謝尚傳。轉西曹屬時有遭亂與父母乖離。議者或以仕進理王事。婚姻繼百世。于理非嫌尚議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尚 二

與張涼州書

今致五尺金斲頭刀一口。(御覽三百四十六。)

與楊征南書

今餉五尺金頭刀。碧綾車甲楯。(書鈔一百二十三。初學記二十二。御覽三百四十六。)

謝安

安字安石。尚從弟。寓居會稽。屢徵不就。年四十餘。桓溫請為征西司馬。除吳興太守。徵拜侍中。遷吏部尚書中護軍。孝武即位。為尚書僕射。領吏部。加後將軍。總中書事。又領揚州刺史。進中書監驃騎將軍。錄尚書事。加司徒。復加侍中。都督揚豫徐 青五州幽州之燕國諸軍事假節。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。封建昌縣公。苻堅入寇。加征討大都督。堅破進拜太保。都督揚荊司豫徐 青冀幽并寍益雍梁十五州軍事。加黃鉞尋為會稽王道子所構。出鎮廣陵之步丘。卒贈太傅。更封廬陵郡公。謚曰文靖。

上疏論王恭

王恭超登清任。當虛心乘理。(文選任昉王憲集序注引晉中興書。)

魏騭周喪拜時議

拜時雖非正典。代所共行久矣。將以三族多虞。歲有吉忌。故逆成其禮。(通典五十九。太和中。平北將軍 愔上言。魏騭周喪內迎婦拜時。謝安議。)

簡文帝謚議

謹案謚法。一德不懈曰簡道德博聞曰文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。觀乎人文。化成天下。儀之景行。猶有彷彿。宜尊號曰太宗。謚曰簡文。(世說文學篇注引劉謙之晉紀。)

遺王坦之書

知君思相愛惜之至。僕所求者聲謂稱情義。無所不可為聊復以自娛耳。若絜軌跡崇世教。非所擬議亦非所 。常謂君粗得鄙趣者。猶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為人。(晉書王坦之傳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安 三

與某書

安頓首頓首。每念君一旦知窮。煩冤號慕。觸事崩踊。尋繹荼毒。豈可為心。柰何柰何。臨書淒悶。安頓首頓首。( 化閣帖二。)

六月廿日具記道民安惶恐言。此月向終。惟祥變在近。號慕崩痛。煩冤深酷。不可居處。比奉十七十八日二告。承故不和。甚馳灼。大熱。尊體復何如。謹白記不具。謝安惶恐再拜。(同上。)

與支遁書

思君日積。計辰傾遲。知欲還剡自治。甚以悵然。人生如寄耳。頃風流得意之事。殆為都盡。終日慼慼。觸事惆悵。唯遲君來。以晤言消之。一日當千載耳。此多山縣閑靜差可養疾。事不異剡。而毉藥不同。必思此緣。副其積想也。(高僧傳四。)

謝萬

萬字萬石。安弟弱冠辟司徒掾。遷右西曹屬不就。簡文帝作相。召為撫軍從事中郎遷豫州刺史。領淮南太守。監司豫冀并四州軍事假節。軍潰廢為庶人。卒贈散騎常侍。有集十六卷。

春遊賦

青陽司候。句芒御辰。陳滌灌以摧枯。初莖蔚其曜新。冪豐葉而為幄。靡翠草而成絪。于是遠嘯良儔。近命嘉賓奏羽觴而交獻。羅絲竹以並陳。詠新服之璀璨。想舞雩之遺塵。撫鳴琴而懹古。登脩臺樂春。爾乃碧巘增邃。灌木結陰。輕雲晻曖以幕岫。和風清泠而啟衿。(初學記三引兩條。)

與子朗等疏

七月十日萬告朗等。便流火感傷。兼切不自勝。柰何柰何轉涼。汝等各可可。知近聞邑邑。吾涉道動下疹乏劣力及。不具告父疏。( 化閣帖二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萬 四

八賢頌

屈原

皎皎屈原。玉瑩冰鮮。舒采翡林。摛光虯川。(初學記十七。)

楚老

楚老潛一。寂翫無為含貞內外。載葺羽儀。(初學記十七。)

七賢嵇中散讚

邈矣先生。英標秀上。希巢洗心。擬莊託相。乃放乃逸。邁茲俗網鍾期不存。奇音誰賞。(初學記十七。)

八賢論。(世說文學篇注引萬集。載其敘四隱四顯為八賢之論。謂漁父屈原季主賈誼楚老。龔勝孫登嵇康也。其旨以處者為優。出者為劣。 案。此蓋八賢頌。即繫于論後也。其論今亡。)

駙馬都尉劉真長誄

弱冠振纓。結婚帝室。綢繆姻婭。連光雲日。(初學記十七。)

謝石

石字石奴。安第六弟。初拜祕書郎。累遷尚書僕射。封興平縣伯。尋假節征討大都督。以破符堅功遷中軍將軍尚書令。更封南康郡公。遷衛將軍。加散騎常侍。進開府儀同三司。卒贈司空。謚曰襄。

上疏請興復國學

立人之道。曰仁與義。翼善輔性。惟禮與學。雖理出自然。必須誘導。故洙泗闡弘道之風。詩書垂軌教之典。敦詩悅禮。王化以斯而隆。甄陶九流。群生于是乎穆。世不常治。道亦時亡。光武投戈而習誦。魏武息馬以脩學懼墜斯文若此之至也。大晉受命。值世多阻雖聖化日融。而王道未備庠序之業。或廢或興。遂令陶鑄闕日用之功。民性靡素綠之益亹亹玄緒。翳焉莫抽臣所以遠尋伏念。寤寐永歎者也。今皇威遐震。戎車方靜。將灑玄風于四區。導斯民于至德。豈可不弘敷禮樂。使煥乎可觀。請興復國學以訓冑子。班下州郡。並條鄉校。雕琢琳琅。和寶必至。大啟群蒙。茂茲成德。匪懈于事。必由之以通。則人競其業。道隆學備矣。(宋書禮志一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石 五

上疏

尸素朝端。忽焉五載。(文選褚淵碑。注引晉中興書。又齊安陸王碑注。齊竟陵王行狀注。)

讓尚書令疏

尚書令國之冢司。總括百揆。憲範王猷。式造群辟。故必簡德而授。量才而受。(北堂書鈔五十九引晉中興書。陳郡謝石。字石奴。遷衛將軍尚書令。加散騎常侍。上疏遜位。)

謝玄

玄字幼度。安兄奕之第三子。大司馬桓溫辟為掾。轉征西將軍桓豁司馬。徵拜建武將軍兗州刺史。領廣陵相。監江北諸軍事。進冠軍將軍。加領徐州刺史。封東興縣侯。以破苻堅功進前將軍不受。加都督徐兗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。封康樂縣公。還鎮淮陽。移鎮東陽。轉授散騎常侍、左將軍、會稽內史。卒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。謚曰獻武。

請旌表故梓潼太守周虓疏

臣聞旌善表功。崇義明節。所以振揚聲教。垂美來葉。故西夷校尉梓潼太守周虓。執心忠烈。厲節寇庭。遂嬰禍荒裔痛窴泉壤。臣每悲其志。以為蘇武之賢。不復過也。前宣告并州。訪求虓喪。并索其家。負荷數千始得來至。即以資送還其舊隴。伏願聖朝追其至心。表其殊節。使負霜之志。不墜于地。則榮慰存亡惠被幽顯矣。(晉書周虓傳。虓病卒于太原。其子興迎致其喪。冠軍將軍謝玄親臨哭之。因上疏云云。孝武帝詔贈龍驤將軍益州刺史。)

上疏經略河北

方平河北。幽冀宜須總督。司州懸遠。應統豫州。(晉書謝玄傳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玄 六

疾篤上疏

臣以常人。才不佐世。忽蒙殊遇。不復自量。遂從戎政。驅馳十載。不辭嗚鏑之險。每有征事輒請為軍鋒。由恩厚忘軀。甘死若生也。冀有毫釐。上報榮寵。天祚大晉。王威屢舉實由陛下神武英斷。無思不服。亡叔臣安。協贊雍熙以成天工。而雰霧尚翳。六合未朗。遺黎塗炭。巢窟宜除。復命臣荷。荷戈前驅。董司戎首。冀仰憑皇威。宇宙寍一。陛下致太平之化。庸臣以塵露報恩。然後從亡叔臣安退身東山。以道養壽。此誠已形于文旨。達于聖德矣。臣所以區區家國。實在于此。不謂臣愆咎夙積。罪鍾中年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。數月之間。相遂[遂當作係]殂背。下逮稚子。尋復天昏。哀毒兼纏。痛百常情。臣不勝禍酷暴集。每一慟殆獘。所以含哀忍悲。期之必存者。雖哲輔傾落。聖明方融。伊周嗣作。人懷自厲猶欲伸臣本志。隆國保家。故能豁其情滯。同之無心耳。去冬奉司徒道子告。括囊遠圖。逮問臣進止之宜。臣進不達事機。以蹙境為恥。退不自揆故。欲順其宿心。豈謂經略不振。自貽斯戾。是以奉送章節。待罪有司。執徇常儀。實有媿心。而聖恩赦過。黷法垂宥。使抱罪之臣。復得更名于所司。木石猶感。而況臣乎。顧將身不良。動與釁會。謙德不著。害盈是荷。先疾既動。便至季篤。陛下體臣疢重。使還藩淮側。甫欲休兵靜眾。綏懷善撫。兼苦自療。冀日月漸瘳。繕甲俟會。思更奮迅。而所患沈頓。有增無損。今者惙惙。救命朝夕。臣不平日。率其常短[短當作矩]。加以匪懈。猶不能令政理弘宣。況今內外天隔。永不復接。寍可臥居重任。以招患慮。追尋前事。可為寒心。臣之微身。復何足惜。區區血誠。憂國實深。謹遣兼長史。劉濟重奉送節蓋章傳。伏願陛下垂天地之仁。拯將絕之氣。時遣軍司。鎮慰荒雜。聽臣所乞。盡醫藥消息。歸誠道門。冀神祇之祐。若此而不差。脩短命也。使臣得及視息。瞻睹墳柏。以此之盡。公私真無恨矣。伏枕悲慨。不覺流涕。(晉書謝玄傳。)

病久不差又上疏

臣同生七人。凋落相繼。惟臣一己。孑然獨存。在生荼酷。無如臣比。所以含哀忍痛。希延視息者。欲報之德。實懷罔極。庶蒙一瘳。申其此志。且臣孤遺滿目。顧之惻然。為欲極其求生之心。未能自分于灰土。慺慺之情。可哀可愍。伏願陛下矜其所訴。霈然垂恕。不令微臣銜恨泉壤。(晉書謝玄傳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玄 七

為戴逵上疏請絕召命

伏見譙國戴逵。希心俗表。不嬰世務。棲遲衡門。與琴書為友。雖策命屢加。幽操不回。超然絕跡。自求其志。且年垂耳順。常抱鸁疾。時或失適。轉至委篤。今王命未回。將離風霜之患。陛下既已受而器之。亦宜使其身名並存。請絕其召命。(晉書隱逸戴逵傳。會稽內史謝玄慮逵遠遯不反。乃上疏云云。帝許之。)

與姊書

此二日東行。遊步園中。已極有任家湖形模也。姊相矚此。亦有所散。(御覽八百二十四。)

與兄書

居家大都無所為。正以垂綸為事。足以永日。北固下大鱸。一出釣得四十七枚。(御覽八百三十四。)

又與兄書

昨日疏成後出釣。手所獲魚。以為二坩鮓。今奉送。(御覽八百三十四。)

與婦書

昨日疏成後出釣。所獲魚以為 二坩。今奉送。思更無事也。(書鈔一百四十六。又御覽八百六十二作一坩。)

奉糧穀十斛。是釣池上之所種。(御覽八百三十七。)

謝混

混字叔源。小字益壽安孫。襲父 爵望蔡公。尚主。歷中書令、中領軍、尚書左僕射。領選。坐劉毅誅。有集五卷。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謝混 謝琨 八

殷祭議

殷無定日。攷時致敬。且禮意尚簡。云年十月祠。雖于日有差。而情典允備。宜仍以為正。(宋書禮志三。謝混劉瑾議。)

謝琨

琨。爵里未詳(案。蓺文類聚以為宋人下文稱蘇彥、何瑾、伏系之皆為宋人。知諸宋字皆晉之誤琨與混形相近。今姑編于謝混之後。俟攷。)

秋夜長

秋夜長兮。雖欣長而悼速。送晨暉于西嶺。迎夕景于東谷。夜既分而氣高。風入林而傷綠。燕翩翩以辭宇。雁邕邕而南屬。(蓺文類聚三。)

許猛

猛字子豹。高陽人。魏鎮北將軍許允次子。泰康初吏部郎。守國子博士。元康中為幽州刺史。

王昌前母服議

絕有三道。有義絕者。犯七出也。有法絕者。以王法絕。有地絕者。以殊域而絕。其夫絕妻。如紀叔姬。其逼以王法。隔以殊域。而更聘嫡室者。亦為絕矣。是以禮有繼母服。無前母制。是以前母非沒則絕故也。以昌前母雖在。猶不應服。若昌父在。則唯命矣。依禮記昌惟宜追服其兄耳。(晉書禮志中。通典八十九。 案。王昌事祥前竟陵王楙文。)

又議

夫少婦稚。入學考試。則不可許以改嫁更適矣。今妻在許以更聘。夫存而妻得改醮者。非絕而何。(晉書禮志中。)

荅或問

或問許猛云。為人後時有昆弟。後昆弟亡無後。當得還否。若得還。為主否。猛荅曰。喪服傳曰。何如而可以為人後。支子可也。嫡子不得後大宗。言大宗雖重。猶不奪己之正以後之也。推此而論。小宗無支子。則大宗自絕矣。子不絕父之後。本家無嗣。于義得還。出後者還本追服。(通典九十六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許猛 九

或問云。君無道而臣見黜放。君薨為服否。許猛荅曰。君無道則當三諫。不從則適他國。若既亡不越境。君雖無道。猶責以臣禮。(通典九十九。)

荅步熊問

步熊問許猛曰。為人後。而所後之母見出。當何服。獨曰。為人後者若子繼母言如母。夫言若如者。明其制如親。其情則異也。繼母如母。則異于親子矣。(通典九十六。)

步熊問改葬。但言臣子妻為君父夫三者。而孫為祖後。亦宜緦不。審受重于祖。父亡後。祖墓崩。不知云何。許猛云。案經文以謂諸有三年者皆當緦。如注意舉此三者。明唯斬者耳。今父卒。孫為祖後而葬祖。雖不受重于祖。據為主。雖不為祖斬。亦制緦以葬也。(通典一百二。)

張惲

惲泰康初為侍中領博士

王昌前母服議

昔舜不告而娶。婚禮蓋闕。故堯典以釐降二女為文。不殊嫡媵。傳記以妃夫人稱之。明不立正后也。夫以聖人之弘。帝者嫡子。猶權事而變。以定典禮。黃昌之告新妻。使避正室時論許之。推姬氏之讓執黃卿之決。宜使各自服其母。(晉書禮志中。)

郭欽

欽。西河人泰康初侍御史

上豫防匈奴疏

戎狄彊獷。歷古為患。魏初人寡。西北諸郡皆為戎居。今雖服從。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。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。北地西河。太原馮翊安定。上郡盡為狄庭矣。宜及平吳之威。謀臣猛將之略。出北地、西河、安定。復上郡。實馮翊。于平陽已北諸縣募取死罪。徙三河三魏見士四萬家以充之。裔不亂華。漸徙平陽、弘農、魏郡、京兆上黨雜胡。峻四夷出入之防。明先王荒服之制。萬世之長策也。(晉書匈奴傳。又見文選干寶晉紀總論注引于寶晉紀。又見群書治要二十九引干寶紀。並小異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 張惲 郭欽 震 十

震失其姓。泰康初昆陵僚屬。

周喪察舉議

孝舉古之名貢。尋名責實模格宜高。夫以宜高之資。必以邁俗為稱。動擬清流。行顧禮典。況齊衰之喪。身有伯叔之痛。腰麻貫絰。對而不言。不處大夫之位。不統邑宰之官。時無盟戰。代無寇戎。不受聘使之命。不率師旅之役。喪禮宜備。哀宜畢。古者周喪。過三月而從政。謂若今之職司。有公除也。公除之制。蓋由近者多事。在官不復從禮。權宜之事耳。今當舉者。咸出布衣。或在吏次。且貢選之道。在不拘之地。推讓之宜。得順其心。官無推讓之刑。法無必行之制。平日且猶遜讓。況周年之憂乎。若從公除。則非正官之例也。若從高貢之舉。于情為慢喪。于舉為昧榮。攷之于禮。義則未聞。今戎車未息。禮制與古不同。今諸王官司徒吏未嘗在職者。其高足成。有一舉便登黃散。其次中尚書郎。被召有周喪。正假一月耳。何至孝廉獨不可耳。為孝廉之舉。美于黃散邪。如所論以責孝廉之舉。則至朝臣復何以恕之。宜依據經禮。分別州國之吏。與散官不同。(通典一百一。毘陵內史論江南貢舉事。震議云云。)

又議

震以王官同[同當作司]徒吏。皆先由州郡之貢。而後升在王廷。冊名委質。列為帝臣。選任唯命。義不得辭。故遭周喪。得從公奪之制。周則迫命俯從。至于州郡之吏。未嘗與王官同體。其舉也。以孝順為名。以廉讓為務。在不制之限。于時可得固讓。于宜可得不行。況兼周喪。焉可許乎。據情責實。于義不

全晉文卷八十三 震 十一

通。苟居容退之地。雖小必讓。茍在不嫌之域。雖大不辭。是黃散可受。而孝廉可拒也。故在孝得申之位。動則見恕。是以州國之與王官不同之理。在乎此矣。若乃權時之宜。越常從變。則孝非特命之徵。舉非應務之首。慶代無縱橫之務。校禮則不睹其事。唯宜折之以禮。從其優者也。(通典一百一。)

全晉文卷八十三終